放松是如何發生的?
日期:2022-04-22 19:09 源自:禪吧原創 作者:一粒灰塵
春日和煦,萬物可愛。
在這美好的春季,必須要做點什么開心放松的事情,才算對得起上天的恩賜。
《黃帝內經》中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于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
這是《黃帝內經》對春季養生提出的總則,它指出在春令季節,人們應從精神調攝、生活起居、運動健身等諸多方面,以“生”為中心對人體進行調養。
恢復生機,不僅是自然界的事情,也包括我們人類。
怎樣才能恢復生機?毋庸置疑,就是放松啦。
為了遵循老祖宗給出的養生指導,小編我很認真地去實踐了《黃帝內經》。
早睡早起,不扎頭發,穿寬松的衣服,讓孩子在油菜花地里放風箏,給她歡樂寬容的環境,也少不了對自然充滿感恩和回饋,比如放生了一群小魚苗。
最讓我舒服的春日養生時刻是有天中午,洗了一堆衣服,有點累,然后就在家里的飄窗上泡了一杯普洱茶,看著梁實秋先生寫的書,全然地放松下來,感覺世界都靜止了,心里充滿了柔和與感激。
我覺察到身體的放松與心中的感受,突然有個問題冒出來:
當我說放松,最先放松的是什么?又是什么控制我們的身體松或者緊?
我去問一個朋友,他莫名起來地看著我說:當然是“我”讓它放松的啊!
我說:“你說的’我’讓它放松,那么這句話中,有一個是主體,有一個是客體,對嗎?”
他想了想說:“是啊,我讓身體放松的嘛。”
“那么,身體對你來說是客體,并不是主體‘我’”?
他又莫名其妙地皺皺眉說:“你想多了吧?身體就是我啊,我就是身體啊?難不成我是桌子和墻壁嘛?”
我想他并沒有明白我討論的是什么,但是我自己卻明白了,我們說的“我”就是主體,而除去主體以外的,都是客體。
就拿我剛才說的例子,我在飄窗上喝茶看書,若不是主體(也就是我的選擇),身體不會自動做這些事情,主宰身體這位,才是真正的“我”。
接下來,主體也就是我,決定放松,然后身體就聽從了指令,好像一個軍營中的將軍,他一聲令下,所有的士兵車馬都聽從了他的調遣。
那么這個主體“我”,究竟在哪呢?
一開始感覺主體(我)在腦袋上,因為腦袋一想,很多事情都就按照指令做了。
后來我經常發現,很多感情啊,情緒啊,都在心口。比如被人傷害時,先會在心口這里難受起來,然后才是流眼淚啊,表示憤怒啊,這些動作。
我就想:哦,也許主體有時候在腦袋上,有時候在心口這里。
直到開始讀楊海鷹老師的著作《如何安心如何空》,才更加確認了這個感受的真實性,原來人體不僅是有肉體,還有主體和能體,這一下就把以前想不通的很多事情都解釋清楚了。
我們來做個慢動作回放哈,來從頭理一理:放松這個動作的一定是先是“我”這個主體做出了決定,然后,肉體聽從了指揮,然后身體松下來,讓我們感覺非常舒服。肉體也會影響主體的舒適度,而主體也會影響肉身,做出改變。
搞清楚這個,我一下有種從這個身體的束縛中解脫出來的自在感。
可愛的讀者朋友們,你們能感覺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