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安何處
日期:2022-03-14 16:21 源自:禪吧網 作者:安然主人
關于春節檔,流傳著一個段子:
電影散場,旁邊大哥起身就走,女的留他,說看看彩蛋。大哥說啥彩蛋啊?導演出來道歉啊?
哈哈,一下子聯想到了的是《侍神令》,看完了如梗在喉,別扭。
好多觀眾的槽點是演員,覺得大神級的陳坤和周迅還不如兩個演技、顏值都麻麻的年輕演員戲份多。從戲份上看,確實有種到底誰是主角的感覺。不過個人認為這絕不是最大的槽點是,這個片子的內在邏輯混亂才是。浪費了好演員,大制作。
導演和編劇顯然是想用一個大的主題提升電影的精神境界,但是也顯然,他們自己也沒把這個主題捋清楚。看了導演的訪談,他說,因為感覺現在的人之間相互信任越來越難,希望這部電影可以表達一種信任的關系。這不就更奇怪了嗎,信任和心安,有關系,但并不是因果關系,而且一部電影有教化的目的在先,多少會讓觀眾不舒服。對比同期的《你好,李煥英》,真分析起來,也有邏輯bug,但是看完心里挺舒服的,人家就是簡單表達,觀眾跟著一起沐浴在一段懷念里。
都市人的精神生活越來越不能在現實生活中得到滿足,希望能找到令自己心安的寄托,可是到底怎么才能心安,心安何處,其實導演和編劇也沒有答案。在電影里,“妖活一世,只要有主人,心有歸處,就不會成為惡妖。”這句臺詞出現過好幾次,但其實導演自己大概也不相信,找個主人,心就有歸處。說,只有妖才能成為侍神,半妖半人晴明可以作百旎的侍神,這鋪墊了晴明和百旎建立深刻關系的前提,但是全片看下來,真沒看出他倆有啥深刻的關系。似乎晴明更多的還是內在的掙扎,身體里的人與妖的斗爭與糾纏。說“侍神與主人同生共死,絕不背叛。”可是,電影的轉折之一就是百旎懷疑晴明;在電影的結尾,晴明更是大手一揮,令自己的妖們各自散去吧,同生共死的關系,卻也就揮揮衣袖不帶走一絲云彩,妖們的心是不是就掉一地撿不起來了?
其實最想說的是,心安,只在自己,不能在別處。歸錯了因,立錯足,便可能永遠找不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