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心
日期:2022-03-14 16:15 源自:職場高效學習 作者:職場高效學習法
以下文章來源于職場高效學習 ,作者職場高效學習法
這兩個字似乎自帶貶義的身份,無論是愛人之間、朋友之間、合作伙伴之間,提起這兩個字,似乎就代表著不同程度的傷害。
“變心”意味著一個人對另外一個人的用心程度和狀態(包括不由自主的愛、信任、默契和關注)發生了變化。
要么相處的時間變少,人與人之間的靠近變得被動和純粹義務化,要么即使相處的時候,也容易人在心不在。
面對面交流和精神碰撞的時候,或者無法get到對方的點,各說各的、觀點不一、話不投機;或者既在意又怕傷害,因而言行不一、口不對心、敏感試探;或者雞零狗碎、疲憊心累、潦草應付、無法引起心靈能量的互動。
更為關鍵的是,人與人之間無論是否在一起,一個人想起另外一個人的時候,不再有心動或是溫暖自在的感覺,甚至連主動想起來的機會都變得越來越少。一個人在另外一個人心里的位置究竟怎樣,是不言而喻、藏不住的。
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生命是個鮮活的變化的過程,不僅僅是身體機能、器官和外貌的變化,身心本就在一起,心變和身變一樣,是客觀存在,并且相互影響。
人生在世,活著就是不斷經歷的過程,人與人之間最為本質的差別是內在的不同,因此,變心不僅是個客觀存在,而且還是更為根本的存在。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動態互動的結果。看似外在的和結果上的現象與變化實際上是每個人心靈變化的自然呈現。
人與人之間心靈的深度靠近需要精神上的門當戶對,否則便是一個人對另外一個人的包容和引導,前提是這個人需要足夠的智慧和慈悲。
在心靈到達并且能夠穩定地連接終極存在之前,成長一方面會帶來豐富、深邃而空靈的精神感受與體驗,另一方面也面臨著更大承擔和更為復雜經歷的考驗與挑戰。
如果前者無法得到共鳴,后者無法得到理解,他人的近距離存在和硬生生的參與,便會成為過程中的干擾甚至是負擔,因而容易被忽略、嫌棄甚至是逃避。
既然變心是個客觀實相,本身并不一定就是貶義的,每一個當下的發生都是真實的,曾經的深情厚意也多半都是真誠的。
只是人心在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自然就會發生變化,要么越來越深入,越來越默契,越來越彼此尊重和舒服自在,要么就會變得越來越漠然、生硬、不理解和負擔感。
人與人之間如果不能共同成長,心靈層次的差異一旦變大,哪怕這種變化不影響基于責任和義務的關心與愛護,內在的理解和共鳴也不可能存在。
人心時時變化是個客觀事實,變心并不一定等于傷害,也有可能會讓關系變得越來越美好。當然,要想做到并不容易,需要我們不遺余力的內在成長,共同成長。